美国关税攻势升级,剑指中国
从最初的贸易“敲打”,到如今145%的超高税率,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攻势不断升级。2025年4月9日,美国白宫闪电宣布暂缓对全球75国的“对等关税”,次日却将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25%,并继续叠加与芬太尼问题相关的20%附加税。英国媒体撰文直指,特朗普政府此举并非单纯报复,而是意在颠覆“世界工厂”格局。
145%关税背后的政策连环计
4月9日和10日美国接连变招,引发诸多疑问。表面上,美国因国债市场动荡与美股剧烈波动,暂缓对部分国家的关税。但随后却单独拉高对中国商品的税率,并追加芬太尼相关附加关税,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遭遇145%的史无前例税率。这种“选择性松绑+更高强度打压”的组合拳,与当年英国的“帝国特惠制”相似。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是以法律与规则重塑全球供应链,将中国产业排除在新的国际贸易网络之外。
2018年贸易战未竟目标的延续与升级
英国《卫报》分析,此轮升级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未竟目标的延续。当时美方的核心诉求未达成,中国与美国的顺差未显著减少,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份额反而提升。美国从“关税武器化”转向“规则武器化”,拉拢盟友签署设限中国供应链的特殊条款,打击重点对准稀土、光伏、工业母机等领域,企图切断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影响。
从关税对等到规则破局
面对美国的关税举措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商品加征125%报复性关税,并在WTO追加起诉美国。中国还在供应链韧性和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发力,对外贸易转向更稳定的区域市场,部分产品通过东盟市场分流。在芯片制造等领域坚持“自主可控”策略,围绕未来行业推出专项扶持计划。中国正尝试在国际舞台上提出“包容性发展”的新方案,在多边机制和新兴市场中争取更大支撑。
145%关税冲击波实录
145%的关税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,IMF研判指出,若美方继续保持高关税并加强规则封锁,至2026年全球GDP可能损失4.2万亿美元。美国零售巨头库存周转周期延长,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,欧盟、东盟等国家和地区采取相应措施。跨国制造工厂受到直接冲击,特斯拉、三星等企业调整生产布局,波音因失去中国市场遭受重创。高关税不仅打击中国出口,也让某些美国跨国企业受影响,关税战升级引入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145%超高税率!美国为何唯独针对中国?背后有何终极目标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